导 航:     首 页  >  乡村振兴专栏  >  帮扶概况

 

帮扶概况

太原理工大学驻村帮扶工作总结2019年度

2019,是国家立足国情、坚决计划之年,也是学校结合实际、加大帮扶力度之年,更是偏关县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之年。太原理工大学立足脱贫攻坚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两不愁、三保障”,高度重视、精锐尽出,在责任、政策、工作三个方面下功夫,注重落实、力求实效,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一、整体情况

太原理工大学帮扶点位于山西忻州偏关县万家寨镇,工作队1支,队员9名。目前,帮扶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1个。具体情况为:定点帮扶贫困村2个:泉子湾村、沙庄窝村;省派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3个:小刷咀村、麻地塔村和陡咀村;县派工作队帮扶非贫困村1个:老牛湾村。老牛湾驻村工作队由3名省派第一书记兼任。截至2018年底,6个帮扶村顺利实现户脱贫、村退出。

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加大帮扶力度,紧扣“三个落实”,出举措、求实效,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偏关县领导充分认可、社会各界好评和百姓高度评价。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打好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部署,太原理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中注重基础、新举频出,不断巩固扩大工作成果。

   (一)责任落实情况

    一年来,学校党委召开驻村帮扶专题会议4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7次,安排部署帮扶任务,与单位签订责任状,与帮扶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全校3名校级党员干部、54个学院(职能处室)负责人与两个定点帮扶村111户贫困户实施“精准结对”,7个学院(职能处室)负责人与老牛湾村13户贫困户实施“精准结对”,9名工作队员与各自帮扶村共计18户贫困户实施“精准结对”,进一步明确了帮扶责任,确保“一户一策”、“一户一案”。

    根据省委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19年度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内容涉及9个方面20个扶贫举措,期间及时梳理,进行“回头看”,圆满完成预定计划。截止目前,校领导全年驻村调研10人次,解决队伍管理、资金使用、学生资助、工业汉麻项目和扶贫基地建设等16个问题。

   (二)制度落实情况

    一是健全沟通联系制度。强化工作队联络员职责,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定期向校党委请示汇报工作,加强与机关职能部门的相互沟通了解,主动向包村领导(书记、校长)汇报沟通。坚持阶段性梳理驻村帮扶工作,对发现问题和检查组、督导组、督战组等反馈问题,及时研讨、及时整改、及时跟踪问效,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是规范帮扶管理机制。结合省委相关要求,落实工作例会、民情联系、外出报告备案和请销假、查岗通报及末位督导等5项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队员严格遵守“五天四夜”驻村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参加村两委会议,人人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建立“一本工作台账”,确保人在村上、心在扶上、帮在根上,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滴灌”作用。6月上旬,在全县驻村队员、第一书记培训工作会上,郭亮同志的民情日记得到县扶贫办肯定和好评。

    三是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学校党委十分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统一为工作队员配齐了电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按要求为全体驻村干部落实了生活补贴(工作日100//天)、人身意外伤害险、健康体检,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到扶贫点、扶贫队员家中进行慰问,积极组织配合各级各类驻村队员培训,使全体队员“住得下、呆的住”。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学校出台优先使用扶贫队员政策。2019年,提拨副处级干部1名,无批评教育、约谈、召回情况。

   (三)工作落实情况

   投入资金情况。全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慰问品、生产资料合计141万元;帮助引进帮扶资金370余万元

   引进帮扶项目情况。一是柴胡种植业。第一书记帮扶小刷咀村111亩柴胡,使村民柴胡籽收益1万余元。二是沙庄窝村太理采摘示范园。投入资金19.8万元,用地20亩的采摘园实验成功,贫困户、非贫困户约十余家成功引种育苗。三是泉子湾村饲料加工厂,投资52万元,目前已经论证,进入实施阶段。

结对帮扶情况。采取单户对接、支部对接和专项行动等方式,对帮扶村贫困户实施全方位对接帮扶。单户对接,主要围绕政策宣传、生活慰问、困难帮助等进行;支部对接,主要是以支部为单位,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进行慰问帮扶;专项行动,主要指以“法律志愿者服务”、“机器人团队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义诊”等活动实施帮扶。2019年,全校承担结对帮扶任务的干部入户帮扶合计363人次。

(四)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干部职工注册社会扶贫网情况。根据相关要求,学校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注册社会扶贫网。截止目前,全校在编在岗人员 3539人,注册人数近千人。

爱心扶贫超市设立及运行情况。学校所帮扶的6个村,全部设立爱心超市,物资折价达13万余元。目前,爱心超市在激励百姓勤劳致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项目对接成功情况。帮扶村对接项目20余项,对接成功率达到80%,在生活生产需求等方面,给予村民们大力帮助。

购买、帮助销售农副产品情况。2019年,帮助销售泉子湾、沙庄窝等县村农副产品50余万元,使帮扶措施真正惠民。

(五)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二期项目。20198月,校企合作企业山西久冠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二期在偏关县城揭牌运营,解决就业人员260余人,其中贫困职工210余人。

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单位帮扶。在帮助偏关县职业中学开设新专业、捐赠60余万元教学实训设备的基础上,20195月,学校在该校建立航空实训基地,并捐赠电脑94台,有力促进了校企合作单位顺利发展。

三是工业汉麻种植。2019年,成功协助偏关县政府签约13000余亩种植合同,并取得初步成效。

四是晋绣堂扶贫制作中心。201911月,太原理工大学扶贫产业晋绣堂扶贫制作中心在偏关县揭牌运营。该产业以新关镇为主体,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学院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就业压力,增加生活收入。

五是媒体报道。工业汉麻种植、服装加工厂二期等项目被山西日报等报道。

六是文章刊发。太原理工大学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郭亮撰写的散文诗《燎原之风》在《山西扶贫开发》2019第二期刊发;与队长张亚东共同撰写的论文《精准扶贫视域下建强基层组织彰显党建政治自觉》荣获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组织的征文二等奖。

(六)“六大行动”专题情况

一是注重村情民意走访。学校扶贫工作队坚持一线工作法,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一线,逐户走访贫困户,对实际生活情况增收疑点难点等问题一一记录在案,着力挖“贫”根、寻“困”源,并有针对的制定了精准扶贫措施,力争做到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户增收、人脱贫。

二是注重政策举措落实。大力实施种养殖技术帮扶。为使农业增收,学校联系山西农业大学的教授专家,把科学的种植方法、施肥方法、施药方法、优质品种、畜牧知识推广给农民朋友,走村串户发放农业宣传资料,利用广播、培训等形式,让农民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引导他们科学种植,调整农业结构。为贯彻落实好各种惠民政策,编制惠民手册并发放连心卡,把贫困户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紧密联系起来,在帮扶过程中随时监控、适时调整。

三是注重基础工作巩固。对帮扶村党建、村容村貌等基础工作中,注重基础,结合实际,不断巩固提升。同时,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积极协调组织学校领导、专家教授利用节假日进行“医疗、文化、卫生”三下乡,在慰问过程中他们将慰问金、慰问品送到贫困户手中。2019年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约计50余万元,义诊120余人。

四是注重内生动力提升。通过日常帮扶、项目帮扶等工作,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让“我要脱贫”的思想扎根,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不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此外,注重维稳工作。通过矛盾纠纷排查,了解所驻村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时发现处置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变上访为下访,对老信访户采取干部帮、党员扶、群众助的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影响大、涉及群众利益广的重点信访问题,实行集体会商、彻底解决、不留隐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维护了帮扶村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帮扶村的持续发展。

五是注重资金项目盘点和作风问题整治。通过作风问题自查,严格工作队员作风,把高素质、好形象、好口碑留在帮扶点、留在群众心中。通过检点实施项目,有效防止资金问题,使项目实施运行在正轨,实效惠及贫困群众。目前,帮扶村爱心超市实现全覆盖,项目对接成功率80%以上,帮助消费县村农副产品50余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驻村工作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产业扶贫等方面加大力度,屡出新举、推动有力,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一定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别村两委干部自身水平提升不够,治村带富能力不足。经过长期帮扶,村两委干部近几年能力素质提升还不够,对脱贫攻坚重视程度仍不够,多数干部独立使用电脑技术不过关,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还不够。

(二)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帮扶,工作做了很多,老百姓受益也不少。但从总体看,部分村民主动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靠”的思想仍存在。

(三)工作队员驻村条件艰难。偏关县山路崎岖,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特别是冬天特别寒冷,工作队员驻村条件仍存在问题;有些队员做饭不便,在老乡家吃饭经常贴补较多;队员私车公用或个别队员不会开车,而镇上、县里经常开会,自然村之间相隔较远,交通贴补、出行仍是难题。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学校驻村帮扶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大力气,精研细化、扎实推进。

1)提高政治站位、加大政策宣传。要继续在思想上、生活上加大帮扶力度。通过政策宣传、入户走访,让村民知晓摘帽不摘帮扶、不摘政策,该享受的政策、该享受的帮扶,脱贫之后继续实施,打消脱贫恐慌心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培训村两委干部,不断提升其治村带富能力,努力为帮扶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2)聚焦突出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对工作队继续加强管理,对资金使用继续加大监管,督促各级干部高度履行岗位职责,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帮扶村脱贫户进一步巩固提升,逐步带领他们奔向小康水平。

3)立足村情实际、拓展产业扶贫。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同时,尽量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2020年,再次拟定拓展产业项目两项。只有通过产业扶贫,才能真正持续解决帮扶村贫困问题,有效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太原理工大学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