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添加时间:2016-10-13 点击:次
1. 流动站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03年批准设站,下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所属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师9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2名,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50名。
本学科在材料界面、轻质高强度合金、材料表面改性、计算材料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特色。以纳米材料研究为主轴的新材料研究,紧密结合山西区域经济建设,有很强的服务地方和实际应用背景,近年来已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理论和应用成果,特别是以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 许并社 博士为首的学术队伍在陶瓷/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制备、光电材料及器件、材料界面结构和物性参数表征等方面研究深入,其成果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在轻质高强度合金制备及加工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产业化研究,并开发出了高品质镁合金的生产新工艺;在材料表面改性及薄膜技术方面,开展了改善钛合金、镁合金的摩擦学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在材料计算方面,以富勒烯、结构表征与模拟计算、发光材料等为研究重点,在多层次、多尺度对以上材料进行模拟计算,致力新材料设计,深入进行了理论研究。
2. 本流动站涉及学科
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功能材料
3. 研究方向及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研究所 | 
| 新材料界面超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 许并社 | 
| 纳米晶块体材料;新材料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 | 卫英慧 | 
| 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及其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界面结构的设计、分析与性能测试;高温及超高温结构材料;轻合金强化 | 梁伟 | 
| 异种材料的连接及界面物理性能;微电子机械系统封接材料及工艺;梯度功能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焊接材料及连接性能 | 孟庆森 | 
| 钛合金表面渗透金属;无氢离子渗碳渗氧;薄膜合成 | 唐宾 | 
| 材料连接及界面行为研究;材料激光加工与制备 | 王文先 | 
| 微波冶金与环境;高强度镁合金;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 | 陈津 | 
| 纤维功能化研究 ;陶瓷材料的界面研究;纳米洋葱富勒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贾虎生 | 
| 材料表面工程及结构智能材料 | 陈永康 | 
| 新型碳功能材料 | 杨永珍 | 
| 块体准晶及非晶材料;镁铝合金的强化与液态成形技术;耐磨、耐高温合金材料;凝固模拟与精密成形技术 | 张金山 | 
| 碳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界面结构研究;碳纳米功能材料的应用探讨 | 王晓敏 | 
| 金属材料在力学作用的腐蚀;不锈钢化膜的抗腐蚀行为;超声波电化学合成碳电极材料 | 王保成 | 
| 有机光电子材料器件;有机光电子材料设计与模拟计算 | 郝玉英 | 
| 材料计算科学;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 | 韩培德 | 
| 纳米材料;原位电子显微分析 | 杜高辉 | 
| 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废旧纺织品的再生资源化研究;高聚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 戴晋明 | 
4. 联系方式
负责人:许并社 0351-6014852
联系人: 樊秀珊 0351-6014852,0351-6010311;王丽芬 0351-6010021

